警惕!校园贷骗局换“新马甲”实施诈骗

发布者:吴昊  发布时间:2018-09-20  浏览次数:248

又是一年开学季,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都摆上了醒目的宣传广告,新一轮的“开学经济”升温。眼下,“校园贷”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,但部分网络借贷平台“换穿马甲”,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伪装成“回租贷”、“培训贷”、“创业贷”等。这一新型借款方式瞄准在校大学生,翻新手段,让部分学生陷入“套路贷”的圈套,严重威胁到学生权益,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。

一、相关案例

1、9月4日,深圳某高职院校学生小陈从最初只借6000元钱,到如今“滚雪球”累计欠下的债务自己也说不清楚,面对放款人的暴力催收,小陈不得不躲了起来。(深圳)

 2、8月6日,苏大一名学生刘羽为换一部新手机,在“回租贷”App上借款2000元,在不断续期、从其他平台借款填“窟窿”、再花钱续期的恶性循环中,短短3个月已“滚”到了1万元。(苏州)

3、7月份以来,合肥职教城陆续有多名学生报案,称一家通信公司以招聘代理,让其帮忙刷单便可获得更高提成为名,骗取他们使用本人身份信息,在“分期乐”平台上购买手机。然而,公司在还了几期贷款之后就跑路了。(安徽)

二、案件特征

作案时间:无固定作案时间,全天候。

作案工具:网络聊天工具(QQ/MSN等)、手机等;

作案对象:急需用钱的大学生;

作案手段:1、成立骗子公司。以高薪招聘全职或兼职为由,骗取学生信任,获取学生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购买物品,当无法偿还贷款时人去楼空。

2、打着“零首付、零利息”等低成本幌子。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欠缺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特点,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,诱导学生上当受骗。

3、利用学生和熟人之间的感情。借用学生或熟人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消费,套取钱财后“赖账”或“消失”。

4、利用学生虚荣和怕事的心理特点。诱导学生贷款后,采取恐吓、拖延、哄骗等手段让学生知道被骗后不敢声张,任由其继续被骗。

一方面,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、健康的消费心理,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,避免盲目跟风。另一方面,教育引导学生多了解掌握基础金融知识,理性分析贷款实际利率标准,增强自我防范意识。


警惕!校园贷骗局换“新马甲”实施诈骗

发布者:吴昊发布时间:2018-09-20浏览次数:248

又是一年开学季,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都摆上了醒目的宣传广告,新一轮的“开学经济”升温。眼下,“校园贷”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,但部分网络借贷平台“换穿马甲”,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伪装成“回租贷”、“培训贷”、“创业贷”等。这一新型借款方式瞄准在校大学生,翻新手段,让部分学生陷入“套路贷”的圈套,严重威胁到学生权益,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。

一、相关案例

1、9月4日,深圳某高职院校学生小陈从最初只借6000元钱,到如今“滚雪球”累计欠下的债务自己也说不清楚,面对放款人的暴力催收,小陈不得不躲了起来。(深圳)

 2、8月6日,苏大一名学生刘羽为换一部新手机,在“回租贷”App上借款2000元,在不断续期、从其他平台借款填“窟窿”、再花钱续期的恶性循环中,短短3个月已“滚”到了1万元。(苏州)

3、7月份以来,合肥职教城陆续有多名学生报案,称一家通信公司以招聘代理,让其帮忙刷单便可获得更高提成为名,骗取他们使用本人身份信息,在“分期乐”平台上购买手机。然而,公司在还了几期贷款之后就跑路了。(安徽)

二、案件特征

作案时间:无固定作案时间,全天候。

作案工具:网络聊天工具(QQ/MSN等)、手机等;

作案对象:急需用钱的大学生;

作案手段:1、成立骗子公司。以高薪招聘全职或兼职为由,骗取学生信任,获取学生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购买物品,当无法偿还贷款时人去楼空。

2、打着“零首付、零利息”等低成本幌子。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欠缺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特点,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,诱导学生上当受骗。

3、利用学生和熟人之间的感情。借用学生或熟人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消费,套取钱财后“赖账”或“消失”。

4、利用学生虚荣和怕事的心理特点。诱导学生贷款后,采取恐吓、拖延、哄骗等手段让学生知道被骗后不敢声张,任由其继续被骗。

一方面,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、健康的消费心理,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,避免盲目跟风。另一方面,教育引导学生多了解掌握基础金融知识,理性分析贷款实际利率标准,增强自我防范意识。